1953年,一个婴儿的啼哭声响彻产房,外面等待的亲友们松了一口气。黄有凤急忙抱起了刚出生的孩子,细细地感受着这个小生命的到来。这个小小的孩子柔软而温暖,宛如一团小棉花,令人忍不住心生怜爱。她取名为黄莉莉。然而,谁曾想到,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日后竟然能闯下不小的祸。
黄莉莉在童年时被戏称为“混世魔王”,她确实当之无愧。有一次,她去毛主席家做客,不小心差点把毛主席家中的金鱼弄死。幸好,毛主席并没有生气,反而对她的举动不以为意。看到这位“混世魔王”的行为,不禁让人好奇,是什么样的女孩,竟能得到如此恶名?她又是什么样的魔力,能在惹出祸端后,依然逃脱毛主席的训斥?
1956年夏天,毛主席的小院突然变得热闹了许多。原本宁静的院子里,两个小女孩正在欢快地玩耍。毛主席辛苦工作了一整天,回到家看到两个活泼的女娃儿,心情也不由得放松,笑着问:“你们是哪个家的孩子?”然而,两个小女孩并没有回答,而是目光全都集中在院子里那只悠然游动的金鱼上。
展开剩余82%年幼的黄莉莉迅速伸手,把水缸里的金鱼抓了出来,玩弄得不亦乐乎。因为年纪尚小,她的动作显得极为粗鲁,结果差点把金鱼弄死。看到这一幕,黄有凤和她的丈夫立刻慌了神,急忙大声喝止:“快住手!”黄莉莉看到父母的神情,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,于是低着头,乖乖站到一旁。
毛主席看到这一切,并没有发火,反而微笑着摸了摸黄莉莉的头,安慰道:“小孩子嘛,没事的。”毛主席和黄有凤是多年的老朋友,尽管在工作上是上下级的关系,但革命的情怀让他们早已形成深厚的友谊。久别重逢,毛主席特意邀请黄有凤和她的家人留在北京几天。
对于三岁的黄莉莉来说,她对毛主席这个名字并没有太多了解,反而肆意地开起了玩笑:“您是大毛主席,还是小毛主席啊?”原来,黄莉莉在来到北京时看到过天安门上毛主席的巨大画像,心里把“画像”称作“大毛主席”,而真人则是“小毛主席”。毛主席听了之后,忍不住大笑:“这样吧,你给我唱首歌,我就告诉你。”即便年纪小,黄莉莉毫不害羞,立刻给毛主席唱起了自己最喜欢的儿歌。
在毛主席身边,工作虽然繁重,但黄莉莉的到来却让这个严肃的环境增添了几分欢声笑语。黄莉莉常常开玩笑地提议:“我觉得‘黄大炮’这个名字也不错。”虽然她年纪小,但竟然会想出如此名字,似乎早有“气吞山河”的气度。毛主席笑着倾听,最后决定亲自为她起一个名字。虽然黄莉莉不是毛主席的亲生女儿,但毛主席对她的关爱却胜似亲女。
在北京的日子里,毛主席亲自教黄莉莉写字,还耐心听她叽叽喳喳地讲述她天马行空的想法。毛主席的宠爱并非没有缘由,黄莉莉的父亲黄有凤是毛主席多年来的下属,二人之间早已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。黄有凤从小便心怀革命理想,见识过社会的动荡和不公,早早地立下了投身革命的决心。在加入共产党后,他始终恪尽职守,最终得到毛主席的青睐,并被调至毛主席身边工作。
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,黄有凤紧张得有些不知所措。毛主席看出了黄有凤的局促,便主动开口:“你是哪里人?都干过什么工作?”黄有凤激动地一一回答,毛主席听后,问道:“你想做机要工作吗?”这个问题让黄有凤眼前一亮,但又有些犹豫:“我想做,但怕做不好。”黄有凤并非胆怯,而是因出身贫寒,学习机会少,心里难免有些不自信。
毛主席看到黄有凤的顾虑,安慰他:“只要你想学,我可以当你的老师。”毛主席的耐心和亲切让黄有凤感到安心,从此,他下定决心要认真学习。毛主席从不苛求,而是耐心纠正黄有凤的错误,并时常教诲他:“我们的工作不能马虎,任何细节都不能出差错。”这句话成为了黄有凤一生的座右铭,提醒他在工作中一丝不苟。
黄有凤在毛主席身边度过了几年,逐渐蜕变成了一个沉稳成熟的干部。尽管革命岁月艰辛,黄有凤依然默默坚持,直至因病卧床不起。毛主席得知后,急忙送药给他,并关切地询问他的病情。黄有凤深受感动,泪水盈眶。恢复健康后,黄有凤更加敬重毛主席,日常生活也开始承担起照顾毛主席的责任。无论工作多么繁重,黄有凤始终把照顾毛主席的生活视为一种荣幸。
毛主席不仅关心黄有凤,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黄有凤的家庭。黄有凤的妻子赵雪明身在革命事业中,尽管婚姻生活艰辛,但毛主席始终支持他们。在赵雪明怀孕期间,因物资匮乏,黄有凤甚至去捕捉家雀为妻子补充营养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毛主席毫不犹豫地为他们送去了牛奶和食物,确保黄玲玲的成长不受困扰。
在毛主席的关怀下,黄有凤一家的孩子们都在毛主席的宠爱中健康成长。黄莉莉和黄玲玲两姐妹不仅受到了毛主席的照顾,而且经常在毛主席身边嬉戏玩耍,尽管偶尔闯祸,毛主席总是宽容以待,用亲切的教导引导她们。这个温暖的环境,让她们逐渐懂得父辈的责任与奋斗,也从小培养了她们严谨细致的态度和不畏艰难的勇气。
随着时光流逝,黄莉莉和黄玲玲不仅继承了父亲黄有凤的工作态度,也将毛主席的教诲牢记于心,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,她们都在不断努力,力求做到最好。这些经历成为她们成长的基石,也激励着她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。
发布于:天津市